道孚民居是康北藏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,俗称“崩科”。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建筑,又称木楞子建筑。道孚民居以圆木做“崩科”的整体骨架,底楼一般为夯土墙或石砌墙,墙上铺梁,垫土为顶,再于土顶上立柱。前面和侧面为对开圆木,不整面为内壁,圆面为外壁,横向竖排,两头相互咬合,“崩科”的结构十分顽固,抗震力极强。
道孚民居的屋顶用桦树皮或硬杂木条铺底,面上用“阿嘎土”拍打坚实平整。一般“阿嘎土”每三年换一次,以防漏雨。
道孚民居一般坐西朝东,共两层,居所的基础多为长方形,二楼呈“L”形、凸形或回形,四壁表面涂黄泥土,每年涂一次。居所内层结构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。阳台外围墙上均建小型熏烟台,屋顶有经幡塔。屋架门窗外表裸露部分,多用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成,能防腐防蛀,且美观大方。
道孚居民以空为计量单位,四柱之间为一空,一空约为25平方米,民居小则10余空,大则80余空。民居墙体厚实,冬暖夏凉,是天然的空调机。
居所底层为畜圈,或堆放杂物;二楼为卧室、经堂、客厅、贮藏室、厨房、走廊和阳台等。居所最难得工序是室内装修的雕刻和绘画,可谓“崩科”之精华所在,极具康巴文化特色。
道孚“崩科”居所尤以县城鲜水镇东的大片居民为代表,其中,有些居民融入现代建筑技术,屋顶采用“人”字造型,青瓦、琉璃瓦为房顶,形成典型的藏汉结合的新型“崩科”建筑。